• 回到顶部
  • 0916-881885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树立行业新风

 

 

构建和谐医院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【健康科普】孩子想社交但不会方法,家长无能为力干着急怎么办?

 

  社交游戏是指通过参与有规则的游戏活动,与他人产生互动、合作和交流的行为。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来说,社交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观察他人、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参与群体活动。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发展。

a6.jpg

 
孩子有以下一些表现,家长可以进行居家干预:

  1、孩子有想要社交的意思,但是不会正确开启社交:孩子在遇到小朋友时,主动上前拥抱、触摸小朋友;

  2、孩子社交时方法不对,有冲动行为,产生攻击人、乱踢乱咬人,伤害到别的小朋友,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;

  3、孩子没有时间观念,与别的小朋友玩游戏时想要一直玩,如果别的小朋友停下来不想玩了,孩子会产生崩溃情绪,不接受变化;

911.jpg

  4、孩子在与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,总想操控玩具,不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,对玩具有很强的占有欲,对别的小朋友出现敌对行为;

  5、孩子与人社交时害羞不敢说话,甚至会有害怕跟人说话的想法,往家长身后躲,说话声音小。

 
针对以上情况,家长在家里如何给孩子做行为干预?

1、建立想法

  将“要做的事,做这件事的人,可以怎么做”这三个内容做成卡片,进行情景演绎,提前给孩子一些预设结果,结果可以有好有坏,帮助孩子建设心理预期,假如结果是坏的,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。事情发生结束后,孩子能控制情绪(有不好的情绪但是自己调整过来了),给予适当奖励。

2、自制故事绘本

  拍摄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时和谐的画面照片,打印出来粘贴在专门的笔记本上,和孩子一起记录当时的开心的表情动作以及友好的行为,同伴是如何对待他的,帮他解读社交情景。在孩子跟小朋友玩耍时出现攻击行为,立刻让孩子停止一切在玩的东西,划定一个空白区域让他待在那里,什么都不要做,在旁边陪着孩子调整情绪。回家后给孩子看绘本,和他一起回忆当时情景中自己的行为以及心情,并且告诉他只有友好行为才会让别人感受变好,攻击行为不仅会让别人感受不好而且还会使自己受到惩罚。

1eb.jpg

3、社交躲避怎么解决

①降低社交压力

设置可预测的场景:提前演练常见对话场景,告诉孩子无需担心答错,简单回应即可,不想说话时,可以在旁边小声引导几个字。

逐步增加接触:从他放松的环境开始,比如熟悉的家人,再慢慢引导他和别的小伙伴开启社交。

②提供情感支持

共情和肯定: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可以被理解,例如:我知道和别人说话有点难,但是妈妈可以和你一起练习。

建立小目标和奖励:比如今天如果主动和某某老师或者某某小朋友打招呼,我们就可以去买一个你想要的东西。

③强化沟通技巧

教他万能回应方式:给他提供通用句式,例如“不知道”“谢谢”“我想要想一想”来应对不同情况,帮他练习微笑、点头等非语言表达方式,让他感到更自然。

④重塑认知

  让他理解别人与他说话通常是想和他玩耍,是对他友好的体现,对他没有危险。

编辑 | 何君

供稿 | 康复治疗二科

审核 | 陈升武

 

声明:(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。)  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知识科普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您不想让我们使用您的图片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!

 

 

 

RECRUIT

汉中脑安康复医院

康复治疗二科

 
 
 

  康复治疗二科是智能教育康复科室,集康复治疗、教育、教研一体的康复治疗科室,是我院残疾儿童教育重点专项科室。

科室主要诊疗范围:注意力缺陷多动症、孤独症谱系障碍、感觉统合失调、目光交流障碍、情绪行为障碍、心理行为障碍、刻板行为、生活自理障碍、沟通交流障碍、认知理解障碍、言语认知发育落后、社会交往障碍、正常儿童的学习能力不足、自信心不足、肢体障碍平衡协调性差、运动发育迟缓等。致力于探索一条“医教结合,康教结合”的特色康复之路。

治疗项目:感觉统合治疗、多感官治疗、音乐治疗、奥尔夫音乐律动、蒙氏教育、注意力训练、行为矫正、ABA应用行为分析、自然情境教学、社交技能训练、思维开发、融合教育等一系列适合特殊儿童全面发展的康复教育教学课程,并拥有各种专业的康复设备。

 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4-30 16:52
浏览量:0